曾于年初放出“过冬”言论并在一季度寸土未入的万科,近来在土地市场频频加码。昨日,万科旗下上海沪彤置业有限公司以20.32亿元底价竞得上海闵行区虹桥商务区地块。而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万科全国土地支出达52.17亿元。
站在房地产行业最前端的开发商们,如今拿地的胆子突然变大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楼市即将放量?
曾于年初放出“过冬”言论并在一季度寸土未入的房地产龙头万科,近来在土地市场频频加码。昨日,万科旗下上海沪彤置业有限公司以20.32亿元底价竞得上海闵行区虹桥商务区地块。而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万科全国土地支出达52.17亿元,仅7月31日一天便斥资18.67亿元在杭州、成都两地大肆圈地,这与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仅35.672亿元的土地支出形成了鲜明对比。
除了此前相对保守的万科,其他房企近期也纷纷出手土地市场。6月,保利分别在重庆、德阳等地拿下9宗地块,新增土地储备167万平方米;恒大地产6月单月新增地块10宗,总地价高达27.8亿元,为5月投资额的10倍。
龙头房企突然大举圈地引发了市场的猜想,有观点认为,这释放了楼市转暖的信号,体现了开发商对后市的信心。
不过,万科方面昨日向解释称,上半年出手较少是因为一季度主要城市的地价调整幅度不大,16个主要城市总体供应面积相比去年同期都明显萎缩,土地市场的机会并不多。二季度土地市场成交局部活跃,但整体并未放量。“企业资金面有所改善,但主要体现为偿债能力上升,投资能力并未全面恢复。”
这种说法也被一些行业专家印证。“万科说过冬,并不是冬眠,它还在销售,当然要有土地补充”,中原地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万科目前的大批量拿地更多属于转移布局。在他看来,目前土地价格是决定房企拿地的最重要因素,销售市场的好转并不足以驱动房企拿地。但市场现在还处于一个去库存状态,除了个别优质土地外,目前土地市场的回暖只是一种窄幅的变化,房企拿地的绝对值还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大多数还是较为谨慎的,不能判断市场出现逆转。
值得注意的是,在万科这一轮遍布全国各地的圈地中,大多是以底价成交。据公开资料显示,除了最新的上海购地以外,万科在宁波、重庆多地购买的土地均以底价成交。
北京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志也认为,万科作为这一轮调控下典型靠快周转成长的房企,底价买地、快速开发与销售是很正常的,并不是楼市大涨、调控放松的信号。
自2011年实施新一轮调控至今,国内楼市持续低迷,相关产业链上其他行业盈利能力也出现大幅萎缩,今年以来通过各种手段“松绑”楼市调控的城市已近50个。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杨健认为,目前国家虽然在强调调控,但未来城市化理念升级导致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开发商处于行业最前端,更能够捕捉到市场好转的一些信号。预计下半年各地将加大土地供应力度,资金充裕的企业仍有较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