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络立法需兼听 促多方参与发出正能量

发布时间:2012-12-26 17:46:35  来源:互联网
  中国有必要进行网络立法吗?几天来,对于全国人大审议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草案和网络立法的相关讨论见诸于各种媒体之中。各种声音之中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对于相关立法的必要性讨论的时间已经不短,答案显而易见,只是对于反对者的声音同样需要认真分析。
  在社会转型期任何法律的出台都会由于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不同而遭致反对,但是如果将非理性的反对声音放在一边,对进一步强化管制的担忧、对已有法律中选择性执法以及监管缺位的抱怨、对如何保证社会公平的忧虑,这些意见则需要认真思考。毕竟立法不是一时之所为,乃是构建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即使有千万个理由来赞成此事,即使今天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夹杂历史责任感会被看作迂腐,都需要慎重对待此事。
  中国是最大互联网国家 网络管理无既成经验可仿
  须知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国家,也就是说再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给中国的互联网道路提供榜样式的经验了。虽然中国的互联网实践深入而广泛,但是中国的信息化基础却相对单薄而脆弱;尽管在过去十多年中,我国已经相继出台各类与网络相关法律、法规、规章200多部,但是与网络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也集中地呈现于网络之上;再加上自上而下的体制机制中存在的对网络的不适应,使得互联网在给大家带来丰富和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个人信息泄露、虚假信息泛滥、网络诈骗与网络谣言滋生的温床,这些都需要我们对网络立法进行认真地研究和反思。
  提升网络立法等级已是社会共识
  首先,几年来我国在网络社会治理方面的实践已经表明,网络和现实社会是紧密联系的整体,立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正确调整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惩处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网络立法必须充分考虑网络和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互动作用,换言之,加强立法的整体性思考,建立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框架和系统化治理的结构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首要问题。立法、执法、技术支撑、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应该成为网络立法整体规划中相互支撑和各具特色的要点。
  其次,提升网络立法等级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网络在不断的改造着现实社会的社会结构、人与人事件的关系和行为规则,社会各方面对网络的出现和发展都产生了不适应,社会规则的调整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纵观目前的立法,数量级已不低,但是由于层级较低导致实施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从立法层级上予以提升。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首页
Copyright © 2012-2020 http://www.it3652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26852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