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 通信 > 正文

中移动或放弃设备集采模式:成本考核伪命题

发布时间:2012-10-16 21:42:11  来源:互联网
 

  【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谢丽容)近期,坊间传闻中国移动开始对被诟病已久的“反向竞标”集采模式进行改革,甚至有知情人士称,中国移动有可能取消这种集采模式。

  “在近期进行的TD六期招标中,中移动就重点通知参与竞标的厂商不要低于成本竟标。”一位设备商人士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透露。

  事实上,仅仅几年时间,中国电信运营商引入的集采招标模式带来了采购管理的统一、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大幅降低。然而原本涉及价格、技术、综合实力、服务多方面评估因素的集采已经变得越来越价格导向化,造成了产业链关系的失衡,由此产生的后续问题也接踵而来。

  而尤其是由中国移动2005年首创的“反向竞标”集采模式之所以被产业界广泛诟病,主要在于其“价低者得”的竞标模式,直接带来了厂商无利可图,延期交付、跳票、设备质量下降等一系列副作用。

  厚厚的市场?

  相对于电力、广电的设备招标采购,电信运营商的集团采购是一个门槛很高的市场。有业内人士戏称,这是一个“厚厚的市场”。

  电信设备集采市场之所以“厚”,与集采甲方——电信运营商作为一个专业采购者的角色密不可分。对比广电、国家电网系统,电信运营商显然是一个十分专业的“购买者”:设备集采之前,运营商会进行严格的系统能力测试,并对厂商设备进行系统能力评估,这种能力是广电、国家电网所不具备的;对于系统的需求规模、部署规划,运营商全国有大量的设计院、规划院提供战略规划,能给出详尽可执行的方案,这也是前述二者所不可比拟的;包括后续几年的设备部署,运营商有详细的预计和部署。

  也正因如此,运营商能够主导产业链发展,能够在集采中牢牢把握话语权,能够在集采之中依靠规模效果压低设备价格。而国家电网或者广电则很难做到。

  目前,三大运营商已经形成了一套 备的集团采购(集采)流程和体系。以中国移动为例,中国移动70%以上的设备招标采购通过集团采购进行,只有部分地域性较强、非计划性的土建、工程等项目招标,通过省公司招标进行,而多年前盛行的二级分公司招标采购已经基本取消。

  由于甲方强大的专业购买力,集采中的乙方,设备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十分薄弱。

  “集团采购的门槛较高,电信运营商往往制定一份供货商大名单,能够进入大名单的设备商,往往是与电信运营商有着深厚的合作关系。”某设备商人士向记者表示,所谓的门槛高,并非单纯指供货商是否知名,市占率是否高,而更多是对产能、供货能力的衡量。

  “只有进入电信运营商集采大名单,才有机会与之坐在谈判桌的两边,但哪怕是如此,经过层层竞标,最后入围的设备厂商已经没有太大的议价能力。”上述人士表示。

  选择集团采购的最大好处在于,电信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采购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而“反向竞标”则将这一优势直接最大化。在设备商层层报价,“只知己不知彼”的反向竞标过程中,设备商只能通过多轮降低报价来提升排名,从而获得标的。

  这也直接导致了电信设备集采市场的一个畸形的上升规律:在首期建设竞标中,采取搬迁竞争对手设备、低价、廉价甚至亏本赠送的方式,以图尽可能扩大在运营商处的设备供货率和份额,将盈利的期望寄托在运营商二期或三期的扩容上。

  “还是喜欢二级运营商的设备采购招标。基本公开、公正、公平,没招标办没进出口公司没研究院,不付款不给货,买卖公平价格公道,没赠送没反向竞标没虚无缥缈的超前承诺,顾问式营销有用武之地,小制造商只要刻苦钻研就能占据一席之地。”某设备商人士回忆。

  成本考核伪命题

  “面粉比面包贵”是“反向竞标”的集采模式中,最为被人诟病的一大弊端。事实上,在首轮集采中,设备商惯常使用的中标手段中,除了低价,还包括赠送、前期垫资、超前承诺等,这直接导致在最后的核算中,设备商往往成本高于收入。

  “这其中还不包括设备商在设备研发中所投入的智慧成本。”四川通信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程德杰指出,研发成本往往是设备商投入的重头,制造成本的占比其实并不大,“但如果设备卖不出去,研发成本更加无法收回,也正因为如此,设备商往往选择割肉。”

  因此,程德杰认为,TD六期招标,中移动就通知参与竞标的厂商不要低于成本竟标,表态大于实际意义:“成本是商业秘密,设备商对成本的核算也各有不同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低于成本价的竞争,并非电信运营商主导形成,而是整个业态的共同作用使然。”

  在这场关于成本的竞赛中,不仅设备商直接受损,造成整个电信设备行业的低迷,电信运营商也是直接受害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电信运营商,均遭受过不同程度的设备商跳票,延期供货等损失。印尼某电信运营商,在某次设备集采中,由于集采价格过低,设备商联合“跳票”,导致该运营商不得不取消当期网络部署,遭受到重大损失。

  而在国内,以光纤光缆集采为例,在之前的累次竞标中,系统中最为核心的、复杂度最高的OLT设备价格猛降,终端反而成为了厂商赚钱的主要工具;产品技术复杂度与价格之间的不匹配,已经使得宽带市场变成了中兴华为烽火等OLT设备商全面亏损的格局。

  也就是说,作为集采乙方的设备商,在竞争压力面前,选择不计成本的低价甚至赠送,不仅伤害了自身,也使电信运营商成为直接受害者。

  这或许也是中国移动下决心对“反向竞标”进行整肃的最大动力所在。

  法律法规作为空间大

  无论是运营商还是设备商都不想看到“没有赢家,都是输家”的情况发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向记者表示:“一方面,运营商应当重视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和设备商寻求共赢,另一方面,设备商应为运营商提供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从而促进整个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共赢呢?让运营商主动提高招标价格似乎不太可能。“运营商隶属于国资委,国资委对央企的要求便是利润。”邬贺铨指出。

  由此,中国线缆协会专家徐同茂和周仲麟认为,行业协会可以在提高招标价格方面起到作用:“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可以整个通信产业链健康发展为出发点,牵头组织课题组,专门研究我国通信线缆、设备等相关产品应采用的科学、合理的采购招投标模式。”

  他们建议,可以借鉴国际跳水比赛打分的办法,大体是去掉最高分(价),去掉最低分(价),然后取其平均分(价),报价靠近平均价者,价格权重最高。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避免制造企业追求超额利润盲目报高价,同时也会避免企业不顾产品质量,为入围而任意压价恶性竞争。在这种模式之下,不合理的高价或低价都会出局,至少离平均价越远,越会降低招标价格的权重分,这将有利于设备商理性报价,维持其适应的合理利润。

  在他们看来,甲方乙方都理性、科学地对待采购、招投标工作,把产品质量、网络建设质量摆到重要地位,上下产业环节建立必要地沟通渠道,逐渐形成产业链上下环节之间互相支持合作的良好关系,整个市场才能更加健康发展。

  而邬贺铨则建议,电信招标可效仿建筑业,设立招标法。在建筑业会设定一个标底。标底是由业主组织专门人员为准备招标的那一部分工程或设备,或工程和设备都有而计算出的一个合理的基本价格。我国国内大部分工程在招标评标时,均以标底上下的一个幅度为判断投标是否合格的条件。这样就保证了不会有“探底价”的出现。

  毛谦也提出了相似的建议:“希望运营商在集采、采购的时候要比较理性,正确的招标做法是运营商对所采购的标低有一定的核算。设备商投标,越接近标底的越能中标。”

  “低质低价的状况在国外虽有发生,但很快就会得到遏制”,周仲麒认为,低于成本报价违反招标法,要受到法律制裁;国外行业协会有权利约束企业行为,协调产品价格。但国内违法报价的行为国家不管,行业协会对于企业没有约束力。

  是时候在招标机制上做出改变了。现在,运营商已经在迈出改变的第一步。中国移动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崔海东向记者表示,中国移动开始尝试引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仅关注产品的成本,更关注产品的质量。

  另据记者了解,中国联通已经着手研究并试点设备供应商后评价体系。这套评价体系重点关注设备质量、服务质量及服务满意度三大类指标,衡量在网设备运行情况及服务实施情况。所有指标项目列入日常维护作业计划,通过电子运维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提取相关统计数据,实现评价工作的统一化、常态化。而评价结果作为今后设备集采中的服务打分、维保服务评价及付款的主要依据。

  但这显然只是开始,如何变集采甲乙方“双输”为“双赢”,仅凭运营商一己之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逄丹、陈宝亮对本文亦有贡献)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首页
Copyright © 2012-2020 http://www.it3652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26852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