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 IT评论 > 正文

评论:校园竞争运营商莫耍“花招”

发布时间:2012-09-01 12:57:02  来源:互联网
评论:校园竞争运营商莫耍“花招”
又到开学季,从各方面反馈情况看,今年的校园通信市场比往年显得相对平静。这缘于工信部去年7月出台的《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对运营商与学校签订排他协议、在录取通知书内夹寄手机卡等行为作出了严厉禁止,缘于各地通信管理部门未雨绸缪加大对校园市场的监管力度,也缘于运营商自律意识的提高。
但是,不和谐的声音还是出现了。某高校近日采用网上选号开展营销,由运营商将各自的选号网站链接到该高校新生服务网,学生登录后,点击链接完成选号行为。这种方式避免了“地面战”引发的面对面冲突,原本各方反响都不错,但很快也变味了。有运营商发现,高校新生服务网上指向其选号网站的链接被竞争对手封杀,测试显示无法对该域名进行解析。
近日有学生家长投书本报,某运营商从校方获取新生名单和联系方式,给新生寄送手机卡和手机领用券,并宣称校园宽带由该运营商独家提供,“学校的各类通知,以及网络选课、教材订购、资料查阅、作业上交、在线交流等功能都需要通过网络实现。”这位家长愤怒地质疑:“如果不买这家运营商的手机,是不是就上不了网、交不了作业、选不了课了?这算不算‘强制消费’?”
类似的“强制消费”还出现在某些地方接送新生过程中,尽管这类“小花招”还谈不上明显的违规,但仍然属于低层次恶性竞争的做法。不久前京东、苏宁、国美爆出的电商价格战,还有最近加多宝与广药王老吉的“红罐”之战,给通信行业提了个醒。电商大战更多的是微博战、口水战,各家放出各种“狠话”,却并未真刀真枪对着干,反而点击率大涨,在一片吆喝声中共同做大了电商市场。“红罐”大战从投诉侵权、举报欺诈、收购对方产品阻止上架,发展到促销时“围剿”对手,甚至爆发群殴,各种恶性竞争戏码先后上演,不仅对双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伤害了彼此的形象。
业内专家如此评论“红罐”之战: “这种‘小儿科’的竞争,本不该发生在有如此规模的两家大企业身上。”这句话,其实同样适用于三大运营商的校园竞争。如果不提前打一剂预防针,“争一季保一年”的诱惑,很难说不会让星星之火再次燎原。没有真正树立理性竞争的理念,没有各公司切实有力的举措,封校门、签排他性协议、剪对手光缆、巨资回收对手手机卡等等恶性竞争现象绝不会自动远离校园市场!

要避免“校园大战”,首先要理性看待校园市场。一方面,对于承受KPI压力的各地运营商来说,校园新增市场容量大、密度高,若是在新生开学期间能打好这一仗,发展几百万的新生客户,那么全年的任务指标压力就能小许多,校园市场不得不争。但是另一方面,所谓容量大、密度高的校园市场,其价值究竟是不是真的那么大呢?天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魏臻就指出,学生用户多存在号码依赖性不高、生活规律轨迹相对单一、通信圈子相对固定、资费消费能力较弱等特点。虽说校园市场对整体业务贡献率近年有所提高,但企业一时得失并不足以对整体竞争格局产生显著影响。运营商与其将资源集中在短时间内和竞争对手“血拼”,不如将经营重点放在如何巩固用户忠诚度、提升用户在网价值上,通过用更好、更多样的服务长线吸引学生用户。
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竞争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是要共同把市场做大。“费了牛劲,伤了感情,肥了校方,乐了学生”曾经是运营商校园“血战”的真实写照。但是从目前新出现的“花招”看,伤的已经不仅是感情了。封杀竞争对手选号网站链接,在宣传材料中诋毁对手、强制消费,包括推出各种超低价资费套餐,其实都是在赔本赚吆喝,得不偿失。社会群体也好,学生群体也罢,更认准的是三大运营商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有自我甄别的能力。就算通过种种“小花招”圈住了学生用户,事实上已经出现的使用体验不佳、校园网“先入网后断网”的情况,也会让运营商在学生中再次“失分”。对于初来乍到的新生,原本对新的城市、新的大学充满期待,但是被这样的“小花招”一搞,却产生了强烈反感,这是对运营商企业形象的极大破坏。
正如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石文华所说,在校园市场上运营商玩的是“斗鸡博弈”——两个年轻人各自开一辆车奔向悬崖,谁第一个踩刹车谁就输!然而如果不踩刹车,掉下悬崖就是大家共同的结果。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首页
Copyright © 2012-2020 http://www.it3652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2685213839